相比而言,梁国公府就消停的多。
府里上下知道今天是房遗爱得胜回到长安的日子也都高兴的很,却也没有那么激动。
毕竟房遗爱成亲之后就分府单过了,对于府里的下人们来说就疏远了不少。
用过早膳后的房玄龄就在书房里看着书,阳光透过玻璃洒落在身上,暖意融融舒服的很。
玻璃真是个好东西。
房夫人走了进来,看着丈夫惬意的样子,问道:“二郎今天回长安呢,你不去迎接吗?”
房玄龄笑呵呵道:“才出征半年多,也没经历辽东的苦寒,小打小闹而已,何须老夫亲自去迎接?”
房夫人听了这话却不认同,反驳道:“当初侯君集灭高昌,朝野称颂,同样是灭国之功,怎么到了二郎这儿就是小打小闹了?”
“此一时彼一时也。”房玄龄摇晃着脑袋,眼睛就没离开过书本。
此一时怎样?
彼一时又怎样?
房夫人也懒得再跟丈夫理论,问道:“你真不去?”
房玄龄摇了摇头:“不必去迎,他要直接入宫,去了也就看两眼,才大半年没见而已。”
“大半年没见,看两眼也好,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瘦了,你不去,我和大郎去。”
虽然明白丈夫说的都是对的,思念儿子的房夫人还是决定去漕场迎接。
房玄龄目不转睛的盯着书看,说道:“你们想去就去,只是也不必去的太早,船队到长安至少也得午后呢。”
房夫人应了一声,正要离开呢,突然发现这么久过去了,丈夫手上的书竟然还没翻页。
这是真的在聚精会神的看书吗?
嘴上说小打小闹,心里却乐开了花吧?
房夫人莞尔一笑,不愿去漕场,那就自己在家偷着乐吧。
晋阳公主和长乐公主的车驾最先到了十里漕场。
漕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公主的车驾并未直接进入漕场,而是选了个干净的地方,用马车围了起来休憩,一边看着河景,一边等待着船队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