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她又补充了句:“据说这是一位姓黄的举子写的,奴婢只是在家里听过书铺老板念叨过,不想让皇上挂心了,真是罪过。”
康熙马上就不对劲了,声音都冷了:“你见过这举子?这诗是他写给你的?”
玛禄促狭一笑:“奴婢虽然自认长得貌美如花,但四岁的时候怎么也迷不倒一个能做此缱绻诗句的举人吧?”
“你这妮子真是该打!连朕也戏弄。”康熙也被自己的想法逗笑了,“不过,朕倒是好奇,这位黄举子究竟是何方神圣?你居然记得四岁偶尔听过的诗句,说不定也是个有诗才的,要不学一学?”
玛禄见康熙神色缓和下来,心中也松了一口气。她没想到自己一时兴起还真的能改变人的命运!这首诗的作者黄景仁目前玛禄也不知道他什么情况,人行不行,只知道他年少便有诗名,但一生郁郁不得志,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
于是玛禄继续说道:“皇上,这位黄举子奴婢也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甚至这诗也是偶然间听到,觉得意境优美,便记了下来。只是这为官和作诗,大概还是不一样的?”
康熙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深思,他轻轻点头,表示认同玛禄的话。“爱妃所言极是,为官之道,在于经世致用,庇护一方百姓。而作诗则更多是畅噫抒怀。这人若真有才学,朕自然不会埋没,但也要看他是否适合官场。”
她这才放下心来,继续说道:“皇上英明,能辨识人才,这是大清之福。奴婢相信,有皇上的慧眼,黄举子若真有才华,定不会被埋没。”
康熙听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他摩挲着玛禄的手:“没想到你还有这样的见解。”
玛禄柔声道:“皇上,奴婢虽有幸识得几个字,大多数时候还是在灶台针线之间打转,自然是知道百姓生活不易,更觉皇上勤政为民,只为让天下人得有所养,是多么的辛苦。”
康熙被玛禄的一番话深深触动,他今天才觉得自己捡到宝了。玛禄的貌美和才情已经不是她身上最吸引自己的了。玛禄不仅有着宫中女子少有的见识,更深知民生疾苦,还懂得自己的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