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记一下子,我不同意将所有的机枪都换成5.8毫米口径,应该在排一级设置火力加强小组,配备1~2挺7.62毫米口径的轻机枪。
另外对于这款新式步枪要有一定的前瞻设计,比如说安装皮卡汀尼导轨,用于安装各种枪械配……”。
“等等,李参谋长,你说的这些是不是有些太。”
丁处长刚开始就感到十分疑惑,并且越往后心中的疑虑就越重,首先统一口径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后勤压力。
不在枪上射击皮卡汀尼导轨则是觉得没必要,它的用处确实不错,能够非常合适的安装各种枪械配件,但是否有些多余呢?
这款新式步枪未来会装备到全军,对于很多战士而言,装不装配件用处都不大,并且现代战争中出现短兵相接的几率太少了。
使用大炮和飞机洗地来消灭敌人,无论是从效率还是从经济性来说,都是最优解。
而且配件的价格也不便宜,因此丁处长才会立刻打断道,随后又将自己的疑问说了出来。
对此李宁给出了自己的解释:〝5.8毫米子弹动能不足,在执行中远距离压制任务时效果不佳。
同一口径带来的好处确实不错,但你有没有想过,一但交战的距离超过400米,对方的装备水平又不差,战士们手中的枪可能都破不了对方的防。〞
“这……”
“其实对于机械化部队来说倒没什么,就比如说702团,一线作战部队每个班都有一辆步战车,打击较远距离的目标时用30毫米的机关炮,那要是山地,丛林部队呢?
他们可没有这种支援,而且部队小规模行军时,是以班排级为单位行动,你觉得在遭遇战时他们会等到连直属的12.7毫米重机枪的支援吗?”
“之后就是步枪前瞻性设计,正常一支步枪从制造出来,到用至报废大约需要20年,就算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只要不是恶意损毁,平时保养到位,十几年也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