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是靠的海洋贸易,是靠得与殖民地之间的贸易,从织布开始,进行带动一系列的行业,然后从殖民地带来大量粮食,保证工人所需,同时打垮了本地地主,迫使他们改种棉花和养羊,转变土地用处。”贾蓉说着。
“那我们要如何复制这个流程?”赵涵问道。
“我们要让农民参与到商业活动中去,将粮食卖掉,换回生活必须品,进而提升整个物资的流通,只有流通,只有多造东西,我们才能发展。”
“很难啊,这些农民天然就有着保守的储蓄意识。所以我们要发行货币,并且让这种货币锚定一种他们必须要使用的物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肯定就是药品,只有药品是农民自己绝对无法生产的,还有衣服,一般农民也会发现衣服自己做起来不划算。”
“是的就是这样。”
…………
南方某处海岛。
一处村寨,周围是高高的村墙。
王尔根是一个陆地移民。他已经在这里落户三年了,娶了一个老婆,已经生了俩孩子。
托老天爷的福气,身体健康的他他已经有了一些产业。
二十亩地,三头耕牛,鸡鸭成群。
现在他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快点长大,能够帮他干活,继承家业。
他可以好好使用这些孩子。
当然他没有主动剥削孩子的意思,但事实就是农业生产活动中,他很容易剥削自己的孩子,帮他干农活。
他现在很缺乏劳动力。
土地太多了,外面荒地也有的是,但他一个人管不过来。
一头牛一天耕作5亩地,就很累人了。
20亩就要4天时间。
还要播种,除草,施肥,浇水……
繁杂的农活,让他迫切需要劳动力。
他当然不知道,几代之后,子孙就要陷入人口陷阱,无地可耕,失去繁衍机会,乃至吃饭的机会,于是造反。
他只知道,此时他家里多余的粮食肯定是要卖掉的。
因为这里天热。
潮湿,多虫。
不卖粮食,最多半年,就会烂掉。
他没有大粮仓那种良好的储存环境,也没有人工天天清理晾晒。
他必须把粮食卖到镇子里的粮站中。
只留下一家人多半年吃的口粮,反正这里四个月就有了新粮。
当然他尽量种了一些能储存久的东西。
比如稻谷、高粱等保存时间最长,能保存5-10年。
前提是足够干燥。一旦潮湿生虫,就完蛋了。
他是被饿怕了。
家里修建的粮仓已经满了,只要不闹兵荒马乱,就够他一家人吃三年的。
于是,今天他又开始带着旧粮,和自己养的鸡鸭鹅,去镇上卖钱。
不卖钱的话,没法交税。
收税可以用宝钞,也可以用银洋贾大头。
他不相信那种钞票,还是相信贾大头。
这种贾大头上,刻着一个胖乎乎,看不清楚脸的家伙。
这家伙自然就是贾蓉。
这是真真实实的在造反了。
这是荣氏钱庄发行的。
贾大头直接可以兑换成银子,一枚就是一两,价值很高。还有一角的,相当于一钱银子。
他带着老婆赶着牛车,一早出发。三个孩子都托给邻居去照顾。
大家都是这样的,下次他也照顾邻居的。
两辆牛车,一梁装了2000斤粮食,另外一辆车上装着二十只鸡、还有十只鸭。
两辆牛车,缓慢向镇上集市走去。
清晨出发,中午才到。
感谢公司,治安很好,没有土匪,没有兵丁。
粮食还是照旧卖给粮站,价格一直稳定不变。
而对方也出售粮食,价格只比卖的价格贵一点点。
相当于收一个保管费,这个大家都理解。
所以他也不担心卖掉之后,真遇到问题会买不到粮食。
粮食存起来还是麻烦,还是大头存起来简单。
不会烂,不会生虫,真要是搬家,也容易。
粮食存起来,自己每半个月就要晒一次。
最少不能短于一个月。
时间再长,粮食内部就要受潮气,而烂掉发芽了。
这种晾晒太累了,所以他准备只存半年粮食拉倒。
够吃到新粮下来就行,不行就来粮站里买。
粮站会保存新粮三年,旧粮然后卖给陆地上。
他很快将粮食全部换成钱,中间扯皮了不少事,对方说他晒得不好,还有虫。
他很生气,因为他是勤苦人,对粮食最爱惜,那都是非常好的,干透了。
其实就是要他给钱。
但他偏不给,还说要找镇长去告。
对方这才勉强按了二级品收了。
但威胁他下次不会收这么多,让他赶早来。
他很郁闷。
到哪里都是庄家人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