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小道消息

有问题,犯错误,是需要处理的,但不能影响到照顾孩子。

就是目前,谷维洁和李学武都给胡艳秋吃了定心丸,只要交代清楚,会给她最好的结果。

不过这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要好好对待孩子,尽到为人母亲的责任。

这不是纪律,这是人的本性。

同胡艳秋一样,不在羁押状态的还有丁自贵,他在同谷副主任谈话结束后,便做了离岗处理。

但按照组织程序,并没有停他的职务。

还是要等厂里对他的问题进一步的审核调查后做出处理决定才能定性。

在此之前,丁自贵的状态就跟程开元很像了,但比程开元严重一些。

区别是,丁自贵要等厂管委会讨论结束后才能知道处理结果,而程开元则是要等上面的消息,他的问题很特殊。

有多特殊呢?

这么说吧,没有人停他的岗,他完全可以正常上班,可他却请了假。

一方面是工作组同他谈了话,请他配合调查,一方面是从厂调查组这边获知了具体的情况,羞于见人,回家反省去了。

在此期间,他还要积极处理与胡艳秋的关系,这关系到接下来上面对他的处理态度。

可以说时间很紧,程副主任在安排秘书小何上交了所有张士诚送来的礼品后,就去处理后院失火的问题了。

要安抚住后院的红旗,还要处理外面的彩旗。

内心忍受着被前秘书欺骗,在很多业务申请上看都没看地签了字,更是替张士诚默默地背了许多的黑锅。

当然,最大的黑锅还在眼巴前,就是那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孩子。

最开始他甚至都以为那是自己的孩子,还特别拿出部分工资给胡艳秋补身体。

万万没想到,以前不知道孩子不是他的,当自己的孩子看待了,现在知道孩子不是他的,却必须当自己的孩子看待了。

世事无常,大肠包小肠。

生活作风问题一般不会被写在调查通报上,但李学武在会议上特别要求了这一点。

也就是说,从这一次开始,红星厂将要整顿这一类的问题,至少现在已经开始严肃了。

程开元也能感受到这种威压,明白厂里对他是有意见的。

尤其是对红星厂的声誉造成了影响,他这才没脸来上班,硬逼着自己去见胡艳秋。

两人谈什么,怎么谈,没人知道,厂机关里都在猜测。

有说程副主任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离婚另娶胡艳秋,以绝后患。

也有人说程副主任得了喘息的机会,必然要下重手,哪怕是倾家荡产也会摆平胡艳秋。

更有人说张士诚彻底出不来了,胡艳秋再给那孩子找个爹不容易,一定不会放过程副主任。

……

众说纷纭,议论纷纷。

但随着案件的调查进入补证阶段,纪监的人手腾开了,机关里的走廊上又有了他们的身影。

这股子火热不可能被一盆冷水浇灭,余烟袅袅不跟停歇,势必会再喧闹一段时间。

-----------------

随着年关将近,阳历年的最后一天即将到来,大家的心思也从吃瓜转移到了过年上。

一个个的都在等着报纸上的通知,看今年是否让过阴历年。

李学武却是知道的,他们等了也是白等,这阴历年还是得偷偷的过。

阳历年厂里不放假,但有特别的福利。

“咱就说,大冬天的卖电风扇,这主意是谁想出来的?”

李学武好笑地拿起厂报看了看,指着上面的“广告”对于德才说道:“真是个奇葩。”

“嗯,我听说卖的还不错。”

于德才也捧着一份报纸看着,嘴里笑呵呵地说道:“谁让赶上了呢,我都想买一个去了。”

“还别说啊,咱们厂生产的这种电风扇就是比毛子那进口的强。”

他坐直了身子,端起茶杯说道:“我们家买的就是毛子的,一到夏天,你且听去吧。”

“滋喽——”

喝了一口热茶后,于德才咧了咧嘴角,说道:“跟直升机螺旋桨似的,这个嗡嗡啊。”

“咱们厂的这个就很好,听着没那么大的动静,风力还很足。”

“叶片数量不一样,”李学武看着报纸,嘴里回应道:“电机和机体材料也不一样。”

“技术融合的优点体现出来了吧。”

看完了手里的这一段,他才抬起头,对于德才笑着说道:“今年的产能有限,明年才是持续爆发的状态,你完全可以等到夏天再买。”

“是您跟销售处谈的那个计划吧?”

于德才笑着说道:“有点类似于以前惜售的那种手段,我听说是这样的。”

“听着一样,但目的不同。”

李学武放下报纸,端起茶杯说道:“以前的惜售是为了哄抬物价。”

在喝过一口热茶后,他又继续说道:“咱们厂搞的是饥饿营销,为的是产品营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呵呵呵,这个我不懂。”

于德才抬起手示意了窗外,轻笑着说道:“我就知道大食堂那边的场面很大,人挤人啊。”

“特意选在了那边呢。”

李学武听了他的话站起身,走到窗边看了看,见食堂那边人头攒动,不由得笑出了声。

年底福利,红星厂将一些拳头产品归置起来搞了个内部展销会。

日用五金、棉布绸布、零食副食、家用电器等等。

其中电器就有收音机、洗衣机、电视机、电风扇、手电筒。

特别的还有摩托车和三轮摩托车。

但凡厂里职工有购买资格和购买能力的,都摆在了大食堂,供职工们选购。

只今明两天,不限购,不限票,只要是厂职工,就能凭借组织关系从厂里选购商品。

当然了,保卫科也安排人盯着了,一旦有倒买倒卖的情况,将会严肃处理。

特别的,厂里不限制给亲属购买,但不能超过正常数量,内部也有举报渠道,真要被查到,基本上就是开除处理。

于德才来李学武办公室说的就是这件事,他现在负责保卫组的常务工作,是有些忙的。

“货不能铺的太多,”李学武转过身,边往座位上走边说道:“否则总有犹豫的。”

“职工们会觉得今天不买也没啥,等有空了再来看就是了。”

他笑了笑说道:“先把展销会搞起来,放开口子测一测深度,然后把口子再收起来。”

“这就是让有购买力的人先买,形成广告效应,聚拢品牌认知度。”

“越少越紧张是吧?”

于德才摇着头笑了笑,说道:“我就没有这个营销意识,想不出这些方式方法来。”

他吹了吹茶叶,说道:“看来我更适合后勤工作,可做不了一线的业务工作。”

“呵呵,谦虚了——”

李学武笑了笑,看了他一眼便坐在了椅子上,说道:“你去做后勤就太屈才了。”

这么说着,他端起茶杯说道:“还是在保卫处干着吧,我走了不能没有顶梁柱啊。”

“我算什么顶梁柱。”

从李学武这里听到了确切的消息,于德才心里算是落了地。

不过他在保卫处与李学武的关系很融洽,双方是有一定默契的。

要说起来,他当初从钢城来京,找的是董文学的关系,却没想到在李学武的手低下干了将近两年。

这两年的时间里,他是看着李学武一步步前进,一步步高升的。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只是到目前这个阶段,形势发生了变化,厂里迎来了新的机遇。

是个人都知道,年底厂里会有一次干部调整。

首先是厂里面临着晋级的情况,需要重新调整干部层次。

其次是今年兼并了很多工厂,机关人员扩充的特别快,需要合理安置。

最后是为集团化做准备,也是每年的组织程序,“论功行赏”嘛。

一部分干部要下放,一部分干部要提拔,形成对流形式,便于组织培养年轻干部。

其实今年一年,厂里都在推行人事变革和机关体制变革,人事变革中也包括了机关的人事变革,相关的基层干部调整幅度特别的大。

李怀德是这次变革的主要推手,厂里一线干部,部门负责人基本上都做了调整和处理。

松松土,换换风,利于组织保持纯洁和吸收足够多的养分,防止土壤板结(组织僵化)。

保卫组的变动也很大,李学武对五个科室的主要负责人都做出了调整。

相关的办公室人员也有了流动性的调整。

作为主要执行工作的于德才深有体会,现在轮到他自己了,难免的要在意。

他很清楚,李学武一定会走。

在保卫组李学武已经吸收不到养分了,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都已经完成了锻炼和积累。

对于未来的规划,于德才更是清楚的很,但中间这一步如何调整,他还在等李学武的安排。

李学武什么时候走,从什么位置上走,走去哪里,他都得做出呼应。

没听刚刚李学武有说,他得当顶梁柱嘛。

-----------------

“领导,您找我——”

樊华抱着笔记本出现在了门口,看了办公室一眼,笑着打了招呼。

李学武抬起头招了招手,道:“来,进来。”

“彭晓力给我打了电话。”

樊华微笑着走进办公室说道:“他说您要找我谈话,给我吓了一跳。”

“没做亏心事,怕什么。”

李学武笑着打量了她一眼,点了点门口说道:“要喝什么茶自己动手啊,晓力有事忙。”

“不喝了,不渴呢——”

樊华在他的示意下坐在了办公桌的对面,习惯性地摊开了笔记本准备边听边做记录。

李学武打量了她几眼,这才微笑着问道:“在三科的工作怎么样?”

“有适应了委办的工作吗?”

“挺好的,同事们帮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樊华听见领导用关心的语气开头,心跳突然加速了起来。

这算是常规的套路了,关心你不是真的想要问问你现在的工作好不好,而是看你的状态。

当然了,你的回答对领导接下来的话并没有多少影响,除非你的回答糟糕透顶。

这么问的情况只有一个,那就是要用她了。

可她刚刚从保卫组调到委办三科担任副科长没几个月的时间,这就要调整了?

“你业务和工作能力是有的,我倒是很放心。”

李学武缓缓地点了点头,说道:“这几天的事想必你也听说了。”

“说说看,有没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