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洛安图谋!

鹰视狼顾 张通明 2205 字 3个月前

见上官宏远果真问了这个事情,陈静雨胸有成竹的开口说道:

“王思忠,侯成瑞,石祥等人已经准备好了,现在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等着明天晚上一同起事,便可以攻克剑门,直取蓉城彻底覆灭南巡朝廷!”

看着陈静雨信心十足的模样,上官宏远微微点了点头,林世泽姜广这两人也是明白,剑门一丢南巡朝廷军心士气尽失大事去矣,蓉城根本守不住,所以也是将手中的所有兵马集中在了剑门,而在蓉城只有几千人的军队负责日常治安,因此只要拿下剑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便可以宣告结束了·······················

一想到这里上官宏远的心便是变的火热起来,他等这一刻已经太长时间了,洛安事变已经过去了两年的时间,这两年时间里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怎么摧毁该死的南巡朝廷,杀光那群竟敢背叛自己的杂碎,而现在这一结果,终于是见到了一丝曙光,上官宏远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林世泽,林懿这对父子的脑袋,被送到自己的面前了。

除此之外还有自己的大外甥,两年时间不见,听到蓉城的消息说他已经已经长高了,长壮了,也不知道他还记不记得自己这个舅舅,想到这里上官宏远的脸庞上,浮现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两年前自己一个不小心,让你给跑了差一点毁了自己几十年的图谋,不过你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这一次把你重新抓回来,自己这个做舅舅的,一定要好好惩罚你,让你这辈子都逃脱不了自己的手掌心!

整理了一下激动的心情,上官宏远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继续向着陈静雨询问道;

“雍凉方面布置的怎么样了?”

陈静雨点头应道:

“一切都在计划中进展的十分顺利,他们都对首辅大人您感恩戴德!”

上官宏远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一对老眼中满是野望························

雍凉是大周宗室秦王姜哲的地盘,他也是洛安事变的主要参与者,在林世泽姜广两人的计划中,他和赵复渠一东一西夹击上官宏远,让坐镇关中的上官宏远腹背受敌难以招架!

老实说这个计划是非常好的,如果真照着林世泽,姜广两人的预想发展,上官宏远此人恐怕已经人头落地了,小皇帝姜瑞将会在姜广,林世泽的辅佐下,重回洛安试图再造大周,但是奈何人算不如天算,半路杀出来一个叶明盛,把赵复渠给废了,这无疑是让上官宏远减轻了不少的压力,而这也直接导致秦王姜哲在西面的进攻不顺。

雍凉本就是大周西部边陲,可谓是一片荒凉之地,又临建钦察汗国和吐蕃等异族,自古以来就是战乱之地,因此姜哲在久攻不下后,后勤吃紧被迫退兵,至此林世泽,姜广两人的东西夹击计划便是正式宣告破产!

近来随着上官宏远的洛安禁军,在川蜀势如破竹直抵剑门,让蓉城的南巡朝廷陷入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姜广也是再次想起了自己的叔叔秦王姜哲,他一连写了数封言辞恳切的求援信给姜哲,盼望着姜哲能够看在大周宗室的面子上,再次出兵陈仓牵制上官宏远的兵力,以此来减轻剑门的压力························

拿到姜广的信后秦王姜哲也是感同身受,尽管雍凉的近况也不是很好,但是为了大周宗室的血脉,年近七旬的姜哲仍旧准备挂帅出征,为大周讨伐逆贼上官宏远,然而谁曾想这位大周宗室的叔伯辈人物,在出兵的一周前突然中风了。

随着姜哲的中风,凉军征讨上官宏远一事也就自然而然的无疾而终,对此坊间一直有传闻说是监察司给姜哲下毒了,不过监察司方面对此却是矢口否认,一口咬定绝没有对姜哲下此毒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过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在姜哲中风不能理事后,雍凉的权力也就落到了姜哲的三个儿子手中,而监察司也是在这三人中四处拱火挑拨离间,让本就贫瘠的雍凉陷入到了内耗之中,再也无力干涉上官宏远对川蜀的战事!

虽然已经决定了拿下南巡朝廷,重新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就要尽快和奉武军进行决战,不给奉武军在发展的时间,但是在此之前上官宏远,还是决定要拿下雍凉的地盘,雍凉的地盘虽然荒凉,但是凉军可谓是一支劲旅,一百多年前大周国立鼎盛之时有两支精锐骑兵,一支是幽燕铁骑,一支便是雍凉铁骑······················

时至今日随着大周国立的衰败,雍凉铁骑早已不复往日之强大,但骑兵部队仍旧维持在万人的规模,随着秦王姜哲的中风,雍凉内部陷入内耗,这支雍凉铁骑这就是摆在上官宏远面前的一口大肥肉,时刻诱惑着上官宏远!

在洛安禁军中本来也是有两支精锐的骑兵部队龙骧军和铁骑军,然而随之洛安事变和近年来洛安禁军的一些列战事,这两支精锐骑兵也是损伤很大,急需要大量的补充,而在上官宏远看来,雍凉铁骑就是最好的补充兵员。

除了雍凉铁骑之外,凉军的其他将士也都是久经战阵的悍卒,战斗力十分的强悍,在之前的陈仓战事中,尽管上官宏远麾下的禁军守住了陈仓,但是凉军的战斗力仍旧给上官宏远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因此上官宏远希望能够得到凉军,把他们带到和奉武军的战争中,上官宏远相信这绝对会给叶明盛一个致命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