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3章 触类旁通,苛政论断

诡三国 马月猴年 2832 字 3个月前

刘备一愣,这是几个意思?但是也很快的回想起这一段话。因为这一段话不仅在卢植那边上课的时候听过,刘备他自己也看过。

『……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斐潜继续念着,然后看着刘备。

『苛政猛于虎也……』刘备拱拱手说道,『骠骑之意,言当下苛政乎?』

斐潜哈哈笑笑,摇了摇头说道:『若是如此,又为何特召玄德前来?大汉苛于政,天下皆知之!天子空悬于朝堂,尸位荼毒于地方!贪腐成风,民不聊生!若不是如此,何来天下纷乱?又怎有当下之局?』

刘备吞了口唾沫,这话说得真是……

『请问玄德,夫子问于妇人,方知苛政乎?亦或是知苛政之弊久也?』斐潜问道。

『这个……』刘备沉思了片刻,说道,『当是知苛政之弊久也……』

斐潜点了点头,又说道:『既知其然,夫子可知其所以然?』

『这个……或是知之……』刘备回答道。

斐潜继续说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可知当何然?若间有新弊,又是如何?便如定笮之铁,玄德欲如何?』

刘备一时间心乱如麻,无言以对。

刘备知道,这个感叹『苛政猛于虎』的夫子,实际上就是斐潜拿来说比拟自己的例子……

刘备感叹大汉的不公,感叹朝堂的昏庸,感叹许多,但是有没有深刻去认知在这些感叹的背后,这些『不公』和『昏庸』产生的原因,甚至是更进一步,却做一些事情,来改变这些『不公』和『昏庸』呢?

孔夫子在泰山之侧感叹着,振聋发聩,『猛于虎啊,猛于虎……』,一副悲天悯人的姿态,很是一顿感慨之后登上车走了。至于有没有因为怜悯妇人的悲惨,给与一些帮助什么的,并没有记载,所以也不敢乱猜。

然后夫子做出了什么改变『苛政』的举动么?

有,但是相当少。

孔子在鲁国所做的政务改革当中,可以比较重点进行称道的,便是两个。一个是开了私学,将原本在贵族层面才流传的知识,有教无类的进行传授,另外一个便是推行的隳三都,也就是针对鲁国之中三个大公卿进行削权,但是不管是私学还是隳三都,孔子都是有始无终。

私学开到一半,孔子就跑路了,能跟着孔子流浪的,就跟着去,没资本的,也就自然中断了学业,至于隳三都么,只搞了两,剩下一个难以处理,夫子便也是放弃了。

有道是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放弃。

孔夫子一边告诫自家学生要学海无涯苦作舟,一边遇到困难立刻转进,表示天时不再,礼乐崩坏,非人力所能作为……

按照道理来说,孔子自称已经『不惑』,表示自己对人生各种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又是当任鲁国大司寇,摄相事,然后七日而诛少正卯,曝尸三日,于是鲁国大治,再这样的背景下来推行『隳三都』,应该是有一个好结果的,然而最终是半途而废。

刘备真正当任一把手的地方,一个是高唐,一个是平原。

高唐是从高唐尉做到高唐令,按照道理来说,应该有些多少有些情感罢?刘备为了参加酸枣之盟,调集了所有的兵卒走了,旋即高唐就被贼兵所破。

平原,甚至是刺客都称赞刘备仁德的地方,但是为了孔融,刘备也是倾巢而出,之后便再也没有返回平原……

所以,在高唐和平原的那些期盼着能有一个好官的普通民众,对于刘备来说,算是什么?是不是就像是泰山之下的那个妇人?

刘备有野心么?有手段么?

都有。

但是么……

董承找刘备的时候,事情确实很困难,刘备觉得不靠谱,就二话不说跑了。陶谦以身家家小全数都托付刘备,结果时局不对,眼看难以翻盘,刘备便再次跑了。刘表以刘琦相托付,刘备见到川蜀太诱人了,便忍不住又丢下刘琦自个儿先跑了……

要不是斐潜在川蜀之中设下了圈套,又刚好是川蜀特殊地形限制着,怕是一不小心也会让刘备跑了……

若是其他诸侯倒也罢了,偏偏就是一个天天将仁德挂在面前,时时刻刻似乎都在为百姓请命的这么一个形象。

是继续挂着仁德的招牌,整天琢磨着去这里捞一点,去哪里抓一把,还是说抛弃掉之前的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好好地做一些事情,坚持做好一件事,就看刘备接下来怎么选了。

斐潜让刘备先退下,再自己去想想,去看看,若是刘备执迷不悟,斐潜也不介意让刘备就待在定笮,挖一辈子的矿,修一辈子的地球去!